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健康科普 | 神经内科』“沉默的脑杀手”——脑小血管病

发布时间:2025.03.28 阅读次数:753

字体:

{ 关闭 }

的概念

一、脑小血管病的概念


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目前对于脑小血管的定义更为宽泛,不仅包括上述小血管,还包括这些小血管周围2-5mm的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结构。

微信图片_20250320094946.jpg


为什么叫“沉默的脑杀手”?

二、为什么叫沉默的脑杀手


1. 悄无声息,早期毫无征兆


•  无症状潜伏期长:30%-50% 的中老年人已存在病变,但早期仅有轻微头晕、健忘(常被误认为“年纪大了正常”);


•  隐匿性损伤:血管壁逐渐硬化、微小血栓或渗血(微出血),这些病变在 MRI 上可见,但患者毫无察觉。


2. 损伤累积,后果不可逆


•  脑白质病变:长期缺血导致神经纤维的“绝缘层”(髓鞘)损坏,MRI 显示“脑内雾霾”,引发思维变慢、反应迟钝 ;


•  腔隙性梗死:小血管彻底堵死,形成 < 1.5cm 的坏死灶,可能导致轻度手脚无力(常被忽视);


•  微出血:血管渗血后沉积的含铁血黄素,未来可能引发大出血。


3. 诊断困难,易被漏诊


•  CT 查不出:常规 CT 只能看到大问题,MRI 才能捕捉白质病变、微出血等细节;


•  误诊为“老年脑”:患者常因健忘就诊,若不做 MRI,易被归因于“自然衰老”。


4. 进展缓慢,结局却致命


•  血管性痴呆:20%-30% 的老年痴呆与此相关,表现为计划能力丧失、多任务处理困难 ;


•  步态异常:走路不稳如“踩棉花”,增加跌倒骨折风险 ;


•  情绪失控:抑郁、暴躁或淡漠,易被误认为心理问题 。


微信图片_20250320094835.png


如何预防脑小血管病


1. 控好血压血糖,比补脑保健品管用


血压是头号敌人:长期高血压像“高压水枪”冲击血管,目标值:普通人群:<140/90 mmHg,糖尿病/肾病患者:<130/80 mmHg;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 HbA1c < 7%,避免“糖浆”黏住血管。


2. 少吃咸、多动脑、戒烟


•  低盐饮食:每天盐 < 5 克(约一啤酒瓶盖),高盐加速血管“脆化”;


•  运动强血管:每天快走 30 分钟,或每周游泳 / 骑车 3 次,激活侧支循环;


•  戒烟限酒:吸烟直接毒害血管内皮,酒精过量升高血压。


3. 50 岁后,脑 MRI 筛查当“体检”


•  早筛意义:MRI 可发现早期白质病变、微出血(CT 易漏诊);


•  高危人群必查: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记忆下降者,每 2-3 年复查;


•  干预窗口期:即使无症状,发现病变后需强化控压、调脂、改善生活方式。


神经内科医生的小提醒:别让沉默杀手得逞


1.  警惕“温水煮青蛙”效应


•  没有头痛、瘫痪 ≠ 安全!健忘、步态不稳可能是早期信号;血压“稍高一点”(如 145/95 mmHg)长期也会累积损伤。


2.  血管损伤不可逆,但可防可控


•  白质病变、腔隙灶一旦形成无法消除,但干预可避免恶化。


3.  定期检查


•  50 岁后定期脑 MRI—早发现小问题,避免大故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