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健康,远离“隐形杀手”——压疮

01
什么是压疮,你了解吗?
压疮:又叫褥疮。是指任何因压力没有解除而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常见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或者长期坐轮椅不能站立和行走者,表现可以为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形成深达肌肉或骨骼的深洞。
压疮因局部受压时间不同而表现不同。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压疮往深处进展。
Ⅰ期(早期):皮肤完整,骨突处出现压红,压力去除30分钟后发红不退。此期可通过翻身、受压处减压,来避免压疮进一步往深处发展。
Ⅱ期:皮肤破损或出现水泡。此期注意减压,保持皮肤清洁,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发生。
Ⅲ期:皮肤破损,伤到脂肪层。此期注意减压,创面保护,定期换药,定期到医院就诊。
Ⅳ期:皮肤破损,组织坏死或损害到骨骼、肌肉或肌腱组织。此时治疗较困难,除加强翻身,减压措施外,需定期换药,定期到医院就诊。
02 压疮最爱“盯”哪些部位?
压疮好发于骨头突出、容易受压的部位,比如:
仰卧时:后脑勺、肩胛骨、尾椎骨、足跟
侧卧时:耳朵、肩膀、髋部、膝盖外侧、脚踝 这些部位皮肤较薄、血液循环差,长期受压后几小时就可能出现发红、发紫,若不及时处理,会逐渐发展为破溃、感染。
03 预防压疮,关键在“减压”和“护理”
“预防压疮发生”被一致认为是最经济的压疮护理手段。那么如何来预防压疮的发生呢,根据本手册的护理,可以帮助你或你的家人降低发生压疮的危险。
1. 定时翻身:避免长期固定姿势- 卧床老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1小时翻一次(可用闹钟提醒)。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防止皮肤摩擦受伤),可在身下垫软枕辅助翻身。- 翻身时变换体位: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交替,也可短时间半坐(角度不超过30°,避免尾椎受压)。- 坐轮椅的老人,每30分钟用双手支撑身体抬臀10-15秒,或由家人协助变换姿势。
2.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刺激- 每天用温水(38℃左右)擦拭皮肤,尤其容易出汗的部位(腋窝、腹股沟)和大小便易污染的部位,擦后轻轻拍干,避免用力摩擦。- 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及时更换尿布或纸尿裤,用温和的湿巾清洁臀部,擦干后可涂护臀膏保护皮肤,避免尿液、粪便刺激。- 出汗多或皮肤潮湿时,及时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褶皱,避免碎屑、硬物摩擦皮肤。
3. 合理使用支撑工具:分散压力- 在骨头突出部位(如髋部、足跟)垫软枕、气垫圈或减压垫,减少局部压力(注意:气垫圈充气不宜过满,避免影响周围血液循环)。- 选择透气性好的床垫,如气垫床、防压疮床垫,通过交替充气分散压力;轮椅上可加减压坐垫。
4. 加强营养:为皮肤“添能量”- 压疮的预防和愈合都需要充足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日常饮食中多补充鸡蛋、瘦肉、鱼虾、豆制品(优质蛋白),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C、锌),增强皮肤抵抗力。- 若老人进食困难,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补充营养制剂,避免营养不良导致皮肤修复能力下降。
5. 日常观察:早发现、早处理- 每天检查老人受压部位的皮肤,特别是上述易发生压疮的部位,看是否有发红、发紫、肿胀或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