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急救: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课”,这些知识能救命 | 护理
夏日炎炎,缓解暑气,大家在泳池戏水、河边散步、水库野炊……看似惬意的场景里,溺水可能悄然而至。据统计,溺水是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之一,尤其在夏季高发。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不仅能保护自己,更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人生命。
01 溺水发生时,如何识别危险信号? 溺水者往往不像影视剧里那样大声呼救、拼命挣扎。真实的溺水更隐蔽: 1.可能只是头部在水面上下浮动,嘴巴勉强露出水面却喊不出声音; 2.手臂可能在水面乱挥,却无法做出划水动作; 3.眼神呆滞,身体像“垂直”在水里,无法自主控制身体。 一旦发现有人出现这些情况,务必立刻警惕——他们可能正在溺水! 02 岸上急救3步走,黄金4分钟别错过!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心跳呼吸骤停的“黄金4分钟”: 1. 判断状态:先大声呼唤,检查是否有呼吸和心跳(摸颈动脉,看胸部是否起伏),若无意识、无呼吸,立即启动急救。 2. 清理口鼻+开放气道: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泥沙、水草等异物,然后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 3. 心肺复苏(CPR)别犹豫: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刻进行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如掌握不了频率,根据歌曲“最炫民族风”的节奏按压,每按压30次,配合2次人工呼吸,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03 这些误区要避开,别让救援变成“二次伤害”! 1. 别盲目“控水”!过去常见的“倒挂控水”不仅无效,还会延误心肺复苏的最佳时机,甚至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引发窒息。 2.岸上救援别“逞英雄”!发现他人溺水,非专业人士不要贸然下水,可大声呼救吸引他人注意,同时向溺水者投掷救生圈、长竹竿、衣物打结的绳索等,让对方抓住后将其拉上岸。 3.即使溺水者恢复意识,也必须送医!溺水可能导致“继发性溺水”——水进入肺部引发炎症,数小时后可能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务必让医生检查确认安全。 溺水的可怕,在于它的突发性和致命性;但溺水的可防,在于我们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和警惕性的提升。记住:远离无安全保障的水域,遇到危险保持冷静,科学施救不盲目。多一份警惕,少一份遗憾,让每一次亲水都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