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首次从肝包虫囊液中揪出"隐形杀手"细粒棘球幼绦虫
在临床疾病诊疗中,精准的病原学检测是明确病因的关键一环。我院临床检验中心始终致力于以先进的检测手段和专业能力为临床提供可靠支持。我院临床检验中心细胞实验室在肝包虫病诊断中取得重要突破,首次从患者肝包虫囊液中成功检测出细粒棘球幼绦虫,为临床精准确诊及制定治疗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现了其在寄生虫病检验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创新实力。
肝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多发生于牧区及养犬人群,近年来,由于对个人卫生的重视,包虫病的患病率随之下降,但随着养犬群体增多,犬是棘球蚴绦虫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此病初期进展缓慢,症状轻微,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局部压迫或浸润症状只在病灶体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被发现,初期极易发生误诊、漏诊。近期我院收治一名肝包虫病患者:
一、肝包虫病的临床资料
入院时情况,患者,女,26岁,患者3年前体检发现肝中叶可见囊性包块,当时行上腹部CT提示:可见3.4*2.9cm右肝均匀性低密度囊性病变,当时未系统治疗,1个月前进食后出现右上腹部疼痛症状,随机在当地行增强CT提示:右肝巨大包虫囊伴周围囊肿,大约4.7*4.1*3.8cm,未经治疗。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精神可,食欲可,无头晕、头痛,无胸闷气短,无胸痛,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肝包虫囊液显微镜检查:查到大量细粒棘球幼绦虫,如下:
细粒棘球幼绦虫成虫,如下:
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经皮肝脏肿物药物注射消融+经皮肝脏、脾脏肿物激光消融术,患者病情平稳。
出院时情况及医嘱(包括伤口愈合、并发症、出院后治疗及随访):患者精神饮食可,睡眠可,上腹部疼痛症状缓解。
二、如何预防肝包虫病
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犬类的管理,定期为宠物驱虫,避免犬类接触或食用含有包虫虫卵的动物内脏,减少虫卵传播源头。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犬类粪便;生熟餐具分开使用,蔬菜水果彻底清洗,防止虫卵经口感染。
加强高危人群防护:牧区居民及养犬人群需提高防护意识,避免直接接触犬类分泌物,从事畜牧工作后及时清洁消毒。
我院临床检验中心在本病例中展现出专业的病原检测能力,其细胞实验室首次从肝包虫囊液中精准检出细粒棘球幼绦虫,为临床明确病因提供了关键依据,进一步提升肝包虫病等寄生虫疾病的早期确诊率,为牧区及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控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区域内感染性疾病诊疗水平的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