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罕见病救治成功 蒙西医结合治疗显成效】我院多学科团队成功救治EGPA危重患者并助其康复出院
近日,我院成功救治一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危重症患者,通过快速诊断、多学科协作及蒙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使患者转危为安并康复出院。
9月1日凌晨,一名22岁蒙古国女性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及全身乏力,被送至我院急诊科救治。该患者既往有哮喘、鼻窦炎和中耳炎病史。经急诊初步诊断,其患有严重肺部感染,肺部影像学表现接近“白肺”状态,病情极为危重。
9月4日,该患者因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室,并被下达病危通知书。重症监护室阿拉坦嘎日地医生在详细胸部CT及血液检查中发现其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严重异常。鉴于病情的复杂性与紧迫性,医疗团队迅速将样本送至北京进行专项检测,并联合北京、广东及内蒙古附属医院专家开展线上会诊,最终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该病是一种罕见的、可波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漏诊。
确诊后,医疗团队立即启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连续三天使用1000mg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并同步实施蒙医药非药物疗法与辨证治疗。三天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为预防继发感染,9月9日患者转入血液科隔离病房继续治疗。
在血液科治疗期间,医疗团队坚持蒙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兼顾抗炎、免疫抑制及蒙医整体调理,促进患者身体功能逐步恢复。9月18日,患者康复出院,即将返回蒙古国。
阿拉坦嘎日地医生表示:“该病例救治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精准诊断、多学科高效协作及蒙西医治疗的有机结合。蒙医辨证疗法辅佐激素治疗,显著增强患者抵抗力,降低并发症风险。”
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部CT对比图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作为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患病率约为15.27/百万人,发病率约为1.22/百万人年,其诊断和治疗均极具挑战。
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不仅体现了我院在处理疑难危重症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展现了国际医疗合作与民族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应用价值,为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