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看不见的“飞沫战场”——口罩如何守护你我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次数:8

字体:

{ 关闭 }

戴口罩的重要性:对血液病患者而言,它是“健康防线”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常被视为预防呼吸道疾病的简单手段。但对于血液病患者来说,口罩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是抵御外界病菌、守护生命健康的重要屏障,而陪床家属的口罩佩戴,更是这道防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图片2.jpg


一、戴口罩的普遍意义:阻挡病菌的“第一道关卡”

口罩的核心作用是过滤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在人群密集或通风较差的环境中,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能携带病原体,而口罩能有效阻挡这些飞沫进入呼吸道,降低感染风险。对普通人而言,这是预防流感、新冠等传染病的有效方式;而对免疫力薄弱的群体,口罩的作用则更为关键。


图片3.jpg

二、对血液病患者:口罩是“刚需防护”

血液病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的免疫力往往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包括:疾病本身破坏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治疗过程(如化疗、放疗、骨髓移植)进一步抑制免疫功能,使患者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


对他们来说,一次普通的感冒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感冒病毒或细菌可能迅速扩散,引发肺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而口罩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吸入病原体的概率,为脆弱的免疫系统“减负”。


图片4.jpg

三、陪床家属必须戴口罩:守护患者的“近距离防线”

陪床家属与患者接触最频繁、距离最近,若不戴口罩,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家属即使没有明显感冒症状,也可能是某些病原体的“无症状携带者”,通过说话、呼吸产生的飞沫将病菌传给患者;


图片5.jpg


家属外出后,衣物、皮肤上可能沾染环境中的病菌,近距离陪护时,病菌可能通过空气或接触进入患者体内;当家属出现轻微咽喉不适、鼻塞等“小毛病”时,自身可能觉得无关紧要,但对免疫力几乎“清零”的患者来说,这些潜在病菌可能引发致命感染。


因此,陪床家属在患者病房内必须全程佩戴口罩,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通过减少自身可能携带的病原体,为患者构建“零距离防护网”。


图片6.jpg


四、建议:这些场景务必戴口罩

患者自身:前往医院、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通风不佳的场所;与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接触时;处于粉尘、烟雾等污染环境中;自身免疫力极低(如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时,即使在家中接待访客,也建议佩戴。


陪床家属:进入患者病房后全程佩戴,直至离开病房;与患者交谈、喂食、协助护理时,务必确保口罩贴合(无漏气);若家属自身有感冒、咳嗽等症状,除戴口罩外,建议暂时由其他健康家属替换陪护,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应选择合适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N95口罩)并正确佩戴(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压紧鼻夹),才能发挥最佳防护效果。


对普通人,戴口罩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负责;对血液病患者和陪床家属,口罩则是共同守护生命的重要防线。理解这份“防护刚需”,才能为他们创造更安全的康复环境。


图片7.jpg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