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临床抗击细菌感染的“利器”,但若使用不当,可能成为危害健康的“双刃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70万人死于抗生素耐药感染,而我国耐药菌检出率持续攀升,部分医院耐药菌感染比例已超过30%。为帮助您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感染性疾病科为您整理以下关键知识,助您远离用药误区,守护自身与家人健康。
误区1:感冒发烧就用抗生素:病毒感冒、流感等病毒性疾病无需使用抗生素。例如,某患者因高烧不退自行服用多种抗生素,症状未缓解反而引发肠道菌群失调,最终确诊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滥用导致治疗延误。权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无效。盲目使用可能加速耐药菌产生,增加治疗难度。
误区2:症状缓解就停药:抗生素需按疗程足量服用。例如,治疗肺炎的抗生素疗程通常为7-14天,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杀灭,引发复发或耐药。某患者因自行停药,导致肺炎链球菌产生耐药性,后续治疗需使用更高级抗生素,治疗成本大幅增加。误区3:联合用药更有效:联合使用抗生素需有严格指征。不合理联合,可能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药菌株的增加,从而增加抗感染治疗的难度、影响治疗结局等不良后果。指南建议:能用单一药物解决的问题,避免联合用药。必须联用时,需选择不同作用机制、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需注意不良反应。
三要:按时服药、完成全程、定期复查。按医生处方定时、定量服药,即使症状消失也需完成全程治疗。三不要:不要自行停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不要分享药物。症状减轻后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杀灭,引发耐药或复发。随意增加剂量,可能引发肝肾功能损伤、耳鸣等严重不良反应。
手卫生:严格执行“两前三后”规范(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后),手卫生依从率需达95%以上。隔离措施:对MRSA、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感染者,实施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配备专用医疗设备。环境清洁:采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每日两次擦拭物体表面,对耐热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抗菌药物管理(AMS):建立多学科团队(感染科、药学、微生物学),每月分析抗生素使用率、用药频度、耐药率等指标,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
Q:为什么医生不直接开“好药”(如高级抗生素)?
A:抗生素无“高低级”之分,只有是否“对症”。盲目使用高级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会导致耐药菌产生,未来可能无药可用。
Q:症状好转后,剩余的抗生素可以留着下次用吗?
A:绝对不可以!剩余药物可能过期或保存不当失效,且下次感染的病原体可能不同,自行用药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或耐药。
Q:蒙药能否替代抗生素?
A:蒙药有清热解毒、消粘等功效,病毒感染时可口服蒙药治疗。如确诊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蒙药与抗生素。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抗击感染性疾病的“前沿阵地”,我们拥有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技术,致力于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精准诊断: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手段,明确感染类型,指导精准用药。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肝肾功能等,制定“一人一策”的用药方案。
全程管理:从用药指导到不良反应监测,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抗生素的规范使用需要医患携手:医生精准诊断、患者严格遵医嘱、全社会共同抵制滥用。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由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组建而成,是我区中蒙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专业科室。其主要职能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以及负责传染病(尤其是高致病力传染病)的筛查。一楼内设有CT室、药房、PCR检验室、检验科、候诊区、隔离观察室、抢救室、治疗室等区域;二楼为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开放床位13张,全部为单人单间设置,配备独立卫生间,适合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及传染性疾病,就医环境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