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腰椎间盘突出的日常护理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次数:14

字体:

{ 关闭 }

一、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由中央的髓核和外围的纤维环构成。当纤维环因退变或损伤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压迫或刺激相邻的神经根(最常见)、脊髓(马尾神经)或硬膜囊,引起疼痛、麻木、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微信图片_20250827103844_39_132.png


(1)常见症状:


① 腰痛:急性期可剧烈疼痛,慢性期多为酸痛、钝痛。


② 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沿坐骨神经走向(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后侧、足背或足底)的疼痛、麻木、放电样感觉。咳嗽、打喷嚏、排便用力时可能加重。


③ 无力:患侧下肢肌肉力量可能减弱,影响行走(如足下垂、踮脚尖/脚后跟走路困难)。


④ 感觉异常:患肢皮肤感觉减退、麻木、针刺感或发凉。


⑤ 马尾综合征(危急!):突出巨大压迫马尾神经时,可出现鞍区(肛门周围、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双下肢麻木。


(2)诱因:


长期弯腰负重、久坐久站、不良姿势(如葛优躺)、急性腰部扭伤、肥胖、妊娠、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遗传因素、吸烟(影响椎间盘营养)等。



二、急性期护理(疼痛剧烈时)-重中之重




(1))严格卧床休息:


目的: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受压和炎症水肿。


姿势:仰卧位或侧卧位均可,选择最舒适、疼痛最轻的姿势。仰卧时可在膝盖下垫软枕(使髋、膝微屈);侧卧时双腿间夹枕(保持脊柱中立位)。


时间:急性期(通常1-2周)建议严格卧床,即除大小便外尽量不下床。下床活动需佩戴腰围。


避免:绝对避免坐位、弯腰、扭腰、提重物。


(2) 正确起床/下床姿势:


仰卧起床:先翻身至侧卧位(避免腰部用力),用上方手臂支撑身体慢慢坐起,同时双腿下垂床沿。下床时双脚着地,用手支撑缓慢站起。下床回躺:反向操作。坐下时,先用手支撑,缓慢屈膝屈髋坐下,再用手臂支撑身体缓慢侧躺回床上。


(3) 佩戴腰围(护腰):


作用:限制腰椎过度活动,提供支撑,减轻椎间盘压力。


时机:下床活动、坐位、行走时必须佩戴。卧床休息时可取下。


选择:选择硬质、有支撑条、尺寸合适的医用腰围。佩戴时上缘接近肋骨下缘,下缘覆盖髂骨。


注意:遵医嘱佩戴,不可长期依赖(一般不超过4-6周),否则会导致腰背肌萎缩无力。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脱围。


(4) 冷敷/热敷:


急性期(48小时内):可冷敷(冰袋包裹毛巾)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减轻炎症水肿。亚急性/慢性期(48小时后):可热敷(热毛巾、热水袋<40-45℃>)于腰部,每次15-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避免烫伤。



三、缓解期及康复期护理-核心在于姿势管理和功能锻炼




(1)日常姿势管理(贯穿始终):


站姿:抬头挺胸收腹,下巴微收,双肩放松下沉,骨盆略后倾(避免骨盆前倾)。避免久站,可双脚交替踩在小凳上休息。


微信图片_20250827104107_41_132.png


坐姿:最重要!选择有靠背、腰部有支撑(可用腰垫)的椅子。保持“三个90度”:髋膝90度、膝踝90度、腰背挺直紧贴椅背。双脚平放地面。避免久坐(超过30-45分钟),定时起身活动。避免坐矮凳、软沙发、葛优躺!


微信图片_20250827104018_40_132.png


睡姿:硬板床或偏硬床垫(能支撑脊柱生理曲度)。仰卧时膝下垫枕;侧卧时双腿间夹枕。避免俯卧。


微信图片_20250827104133_42_132.png


弯腰/搬重物:绝对禁忌!必须搬时:靠近物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屈膝蹲下(腰背挺直),抱紧物体靠近身体,用腿部力量站起。


洗漱:避免弯腰,可屈膝下蹲或使用高脚凳。


开车:调整座椅使腰背有良好支撑,膝髋微屈。避免长时间驾驶,途中休息活动腰部。


原则: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进行。急性期过后,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开始。动作缓慢、轻柔、到位。如疼痛加重立即停止。


核心目标:增强腰背肌、腹肌和骨盆底肌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


(2)常用锻炼:


① 骨盆后倾运动:仰卧位,屈膝双脚踩床。收紧腹部和臀部肌肉,使腰部向下压向床面(想象肚脐贴向脊柱),感觉骨盆向上卷起,保持5-10秒放松。重复10-15次。基础动作!


② 臀桥:仰卧屈膝,双脚平放。收紧腹部和臀部,缓慢抬起臀部至肩、髋、膝呈直线,保持几秒,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


③ 俯卧伸展(飞燕式简化版):俯卧位,双手置于肩下。缓慢用肘支撑抬起上半身(骨盆不离地),感受腰部伸展,保持几秒放松。力量增强后可尝试用手支撑抬起上半身(飞燕式),或同时抬起上半身和双腿(全飞燕)。


④ 鸟狗式:跪姿(四点支撑),双手与肩同宽,双膝与髋同宽,背平。缓慢伸直一侧手臂和对侧腿部(与地面平行),保持躯干稳定不晃动,保持几秒,缓慢收回。换边交替。重复10-15次/边。极好的核心稳定训练。


⑤ 腹横肌激活:仰卧屈膝,深呼气时用力收紧下腹部(想象拉紧腰带),保持收紧状态正常呼吸,维持10-30秒放松。重复多次。


⑥ 下肢牵拉:如牵拉腘绳肌(坐位体前屈)、股四头肌(站立位手拉脚踝)、梨状肌(仰卧位抱膝)。保持牵拉感20-30秒,避免疼痛。


⑦ 频率: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钟。坚持是关键!注意:避免在疼痛状态下进行高强度锻炼(如仰卧起坐、负重深蹲、站立位腰部大幅度扭转)。游泳(尤其蛙泳、自由泳)是很好的康复运动。



四、生活习惯调整




(1)控制体重:减轻体重能显著降低腰椎负荷。


(2)戒烟:吸烟加速椎间盘退变,影响组织修复。


(3)避免穿高跟鞋:增加腰椎前凸,加重负担。选择平底或低跟有支撑的鞋子。


(4)保暖:避免腰部受凉,寒冷刺激易诱发肌肉痉挛和疼痛。


(5)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钙质、维生素D、蛋白质摄入,促进骨骼肌肉健康。


六、药物治疗与复诊




(1)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止痛、消炎(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肌肉松弛剂等药物。勿自行增减或停药。


(2)定期复诊:遵医嘱复诊,评估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影像学复查。


(3)治疗配合:如需进行物理治疗(牵引、理疗、手法松解)、硬膜外封闭或考虑手术治疗,请遵从医生建议并积极配合。



七、总结关键点




(1)一个正确姿势:时刻牢记“挺直腰背,屈膝不弯腰”,尤其在坐、站、搬物时。


(2)一张硬板床:为腰椎提供整夜支撑。


(3)一套坚持的锻炼:强健腰背腹肌,守护腰椎稳定。


请牢记: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将科学的护理方法融入日常生活,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防止复发的根本之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