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护理科普』秋冬季脑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做好预防

发布时间:2025.11.04 阅读次数:9

字体:

{ 关闭 }

随着气温持续下降,脑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据临床数据显示,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会显著上升,尤其是中老年人群需重点警惕,科学预防与及时识别症状成为关键。

微信图片_20251104092707_138_70.jpg

为何秋冬季节脑血管疾病高发?

1. 血管收缩风险:低温刺激会使全身血管急剧收缩,导致血压波动升高,增加血管壁压力,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

2. 血液黏稠度上升:秋冬季节人体出汗减少,若饮水不足,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

3. 基础病影响叠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患者,在低温环境下病情更易失控,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助推器”。

四大核心预防措施,守护脑血管健康

1. 控好基础指标: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患者需遵医嘱规律服药,避免血压骤升骤降;糖尿病患者需控制饮食,保持血糖稳定;


2. 做好保暖防护:外出时重点保护头部、颈部、手部等部位,避免冷风直吹;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避免频繁进出温差大的环境;


3.保持健康习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降低血液黏稠度;饮食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减少肥肉、油炸食品摄入;每周进行3-5次温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剧烈运动;


4. 警惕“危险信号”:一旦出现突发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说话含糊不清,走路不稳、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牢记“时间就是大脑”,延误救治可能导致严重后遗症。



心脏疾病早发现


老年人、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肥胖人群,以及长期吸烟、饮酒、熬夜的人群,属于脑血管疾病高危群体。建议此类人群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脑血管专项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疾病的“考验期”,但只要做好科学预防、牢记症状识别要点,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希望大家将这份指南传递给家人朋友,共同守护脑血管健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