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住院患者为何需要频繁测量生命体征——护士为您解答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次数:31

字体:

{ 关闭 }

在住院期间,许多患者都会疑惑:"为什么护士每天都要来测量体温、血压、脉搏这些指标?"甚至有时一天要测好几次。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护人员,护士频繁监测生命体征并非"例行公事",而是守护患者安全的重要防线。本文将从医学角度解释这项基础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患者如何科学配合。


图片1.jpg



一、生命体征: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这五项指标被称为"人体健康的五大基石"。它们如同反映机体内部状态的"仪表盘",能直观显示身体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发热患者为例,体温变化不仅能反映感染控制情况,还能提示是否出现并发症;血压波动可能预示心血管系统异常;血氧饱和度则直接关联呼吸功能是否受损。这些指标的细微变化,往往是病情恶化的最早信号。


图片2.jpg



二、频繁监测的三大核心意义


1. 及时捕捉病情变化的"预警信号":许多严重疾病在明显症状出现前,会先表现为生命体征异常。例如:术后患者若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加快,可能提示内出血;肺炎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可能是呼吸衰竭的前兆。护士通过定时监测,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些"沉默的警报",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2. 科学评估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药物疗效、手术效果等都需要通过生命体征来验证。比如使用降压药后血压是否达标、退烧药是否有效控制体温、输液速度是否合适等,都需要动态监测数据支撑。这些指标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仅凭主观感受判断病情。


3. 预防医疗风险的"安全屏障":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患者、危重症患者等高危人群,生命体征监测更是预防意外的关键。以静脉输液为例,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心衰,护士通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能及时发现并调整,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


图片3.jpg



三、患者配合的四个关键点


1. 按时间要求完成测量:不同时间段的生命体征具有不同参考价值:早晨测量反映基础状态,餐后/服药后测量评估特殊状态,夜间测量关注休息时变化。请按护士安排的时间配合,不要随意拒绝或推迟。


2. 保持测量前的稳定状态:测量前30分钟避免剧烈活动、进食、饮用冷热饮品或吸烟,情绪激动时需休息10-15分钟再测量。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压、心率等指标暂时异常,影响判断准确性。


3. 准确提供自身感受:测量时若出现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告知护士。同时主动报告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哮喘等)和当前症状变化,这些信息能帮助医护人员更精准解读监测数据。


4. 理解特殊情况的额外监测:术后24小时、发热期间、使用特殊药物(如降压药、利尿剂)时,护士会增加监测频次。这是针对高风险时段的重点防护,并非病情加重,无需过度紧张。


图片4.jpg


您的配合,是康复的助力


生命体征监测是贯穿住院全程的基础护理,每一次测量都是医护人员对患者健康状况的"精准扫描"。当护士手持血压计、体温计来到床边时,她们不仅在记录数据,更是在守护您的生命安全。请相信,这些看似重复的操作,正是医疗团队为您量身定制的健康守护方案。让我们携手配合,共同为早日康复努力!


科室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急危重症诊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是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要求由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急危重症诊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病房组建而成,是我区中蒙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专业科室。其主要职能为负责传染病(尤其是高致病力传染病)的筛查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一楼内设有CT室、药房、PCR检验室、检验科、候诊区、隔离观察室、抢救室、治疗室等区域;二楼为急危重症诊疗中心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开放床位13张,全部为单人单间设置,配备独立卫生间,适合收治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患者,就医环境舒适便利。


图片5.jpg


专家简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