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从 “鬼门关” 到康复:重症患者出院后,家里要做好这几件事 ​急危重症诊疗中心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8.11 阅读次数:30

字体:

{ 关闭 }
当重症患者从生死线上被拉回,顺利出院,家庭便成了康复的“主战场”。重症医学科与蒙西医结合科室的医护团队提醒,出院后的护理并非简单的“养着”,而是需要结合现代医学康复理念与蒙医传统养护智慧,做好以下关键事,才能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稳步迈向健康。

一、打造“天人相应”的休养空间,兼顾科学与蒙医养护观


蒙医认为,“人与自然同频”是康复的基础,现代医学也强调环境对重症患者恢复的影响,两者理念相通:

温度与湿度:保持室温20-24℃,湿度50%-60%。蒙医讲究“寒则凝、热则耗”,避免患者直吹空调或风扇,尤其要护住颈部、腰背部等蒙医所说的“要害关节”;现代医学则需防范温差过大引发呼吸道感染,可在房间放置湿度计,干燥时用加湿器(每日换水消毒)。

光线与安静:重症患者出院后多需静养,蒙医主张“昼动夜静”,白天保持柔和自然光(促进气血流通),夜晚保持昏暗安静(助于“心神归位”);同时减少噪音干扰,说话、走路轻缓,避免突然声响刺激患者(尤其曾用呼吸机的患者,需减少对呼吸中枢的干扰)。

空间洁净: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避免患者直吹冷风),现代医学要求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地面(尤其患者常接触的床栏、桌面);蒙医则建议在通风后,可点燃少量柏叶或艾条(征得患者同意,过敏者禁用),借助天然香气净化空气、安神定志。


图片05.jpg

 二、饮食调理:蒙医“辨证施膳”与现代营养支持结合 


重症患者出院后,脾胃功能多虚弱,蒙医强调“食为药先”,现代医学注重营养均衡,两者结合才能补而不滞:

蒙医辨证选食:根据患者体质(如“赫依偏盛”者多怕冷、乏力,宜食温性食物如羊肉、小米;“希拉偏盛”者易上火、口干,宜食清凉食物如梨、冬瓜),在蒙医医师指导下搭配饮食。例如,恢复期可煮“三味粥”(小米、山药、莲子),兼具健脾和胃(蒙医“补胃火”)与补充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现代营养原则:保证优质蛋白(鸡蛋、瘦肉、鱼肉等),避免油腻、过咸食物(减轻心肺负担);若患者吞咽功能未完全恢复,需将食物打碎成泥状,温度控制在38-40℃(防烫伤,符合蒙医“食不冷不烫”的要求);每日记录进食量,若出现腹胀、呕吐,及时联系医护团队。

蒙医食疗小方:在医师指导下,可适量饮用沙棘汁(助消化、补气血)、黄芪茶(气虚者补气,但需注意用量,避免上火),但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三、康复锻炼:蒙医“动息平衡”与科学功能训练同步


重症患者常因卧床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蒙西医结合康复强调“循序渐进、动静相宜”:

现代康复基础:从床上被动活动(家属帮助翻身、活动四肢关节,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开始,逐步过渡到主动活动(如坐姿训练、床边站立),避免突然用力(防跌倒、心衰);若患者曾用呼吸机,需在指导下做腹式呼吸训练(每日2次,每次5分钟,增强肺功能)。

蒙医传统导引:在患者体力允许时,可尝试蒙医“关节活动术”(如缓慢转动颈部、腰部,模仿“打太极”的轻柔动作),或按压手部、足部的蒙医“穴位”(如手心“劳宫穴”安神,足底“涌泉穴”补肾),每次5-10分钟,以患者不疲劳为度。

警惕过度劳累:蒙医认为“劳则耗气”,现代医学也强调重症患者需避免疲劳,锻炼后若出现心慌、气短、出汗过多,应立即停止并休息,次日减少活动量。

四、用药管理:蒙西药协同,细节决定效果


重症患者出院后多需联合用药,蒙西医结合治疗需严格遵循“分时服用、密切观察”原则:

 按时按量服药:现代药物(如降压药、抗感染药)需固定时间服用(可设手机闹钟),蒙药(如汤剂、丸剂)多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减少对胃的刺激),两者间隔至少1小时,避免相互影响吸收。

记录用药反应:准备“康复日记”,记录每日用药种类、剂量及患者反应(如是否头晕、皮疹、腹胀),蒙医特别关注“排泄物变化”(如尿液颜色、粪便性状),这些信息能帮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不可擅自停药:无论是蒙药还是西药,均需在医师评估后调整,尤其抗生素、激素等现代药物,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蒙药多为慢性调理,需按疗程服用,避免“见效就停”。


图片07.jpg

五、心理疏导:蒙医“调心”与现代心理支持并重


重症经历对患者心理冲击极大,蒙医强调“心为神之主”,现代医学重视心理干预,双管齐下助患者重建信心:

蒙医“调心”法:家属可陪伴患者听舒缓的蒙古长调(或患者喜欢的轻音乐),蒙医认为“乐能宁神”;也可讲述轻松的往事,避免提及“病情严重”“差点不行”等话题,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现代心理关怀:多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如“哪里不舒服可以告诉我们”),若出现失眠、焦虑、不愿说话等情况,及时联系医院心理科或蒙医“心身医学门诊”,必要时通过药物或心理疏导干预。

家属心态很重要:家属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焦虑,可通过“正向暗示”(如“今天你比昨天多走了两步,真棒”)增强患者信心,蒙医认为“家属心安则患者神定”,家庭氛围的平和是最好的“良药”。

六、定期随访:蒙西医结合评估,及时发现隐患


重症患者出院后并非“万事大吉”,需定期复查,蒙西医结合随访能更全面评估康复状态:

现代医学检查:按医嘱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胸片等(尤其曾患重症肺炎、心衰的患者),监测器官功能恢复情况。

蒙医辨证评估:到蒙西医结合科室复诊,医师通过“望、闻、问、切”(观察舌苔、脉象、精神状态)判断“气血、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平衡情况,调整蒙药及养护方案。- 紧急情况处理: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就医:体温超过38.5℃、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剧烈呕吐腹泻,或蒙医所说的“突然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可能为“气血逆乱”信号)。

从重症到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持久战。蒙西医结合的家庭护理,既遵循现代医学的科学规范,又融入蒙医“整体调理、天人合一”的智慧,让患者在熟悉的家中获得精准、温暖的照护。记住,家属的细心与坚持,加上医护团队的专业支持,定能帮助患者一步步远离“鬼门关”,走向稳稳的健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