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孩子总揉眼睛、看不清黑板?电子产品正在“偷走”他们的好视力

发布时间:2025.10.28 阅读次数:23

字体:

{ 关闭 }

妈妈,我眼睛好酸”“老师写的字我看不清了”,当孩子说出这些话时,很多家长才惊觉,电子产品早已成为威胁儿童视力的“隐形杀手”。据教育部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超50%,其中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是核心诱因之一。


微信图片_2025-10-28_090031_488.jpg


一、电子产品伤眼,主要靠这“三招”


电子产品并非直接“戳”伤眼睛,而是通过三重伤害逐步侵蚀儿童视力,尤其6岁前孩子眼球发育尚未成熟,伤害会被放大。


微信图片_2025-10-28_090059_952.jpg


1. 蓝光“穿透式”损伤:屏幕发出的高能蓝光能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长期照射会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受损,不仅加速近视,还可能引发黄斑病变,且这种损伤不可逆。


2. “紧盯屏幕”引发视疲劳: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眨眼15-20次,看电子屏幕时会不自觉减少到5-8次。眨眼减少导致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快,眼睛会干涩、刺痛,长期下来会让睫状肌持续紧张,最终发展为近视。


3. “近距离”加速眼轴变长:儿童看手机、平板时,眼睛与屏幕距离通常不足30厘米(远低于看书的40厘米标准)。长期近距离视物会让眼球被迫“拉伸”,导致眼轴变长——眼轴每多1毫米,近视度数就可能增加300度。





二、做好这5点,给孩子的眼睛“上保险”


防控儿童视力问题,关键在“防”而非“治”。家长无需完全禁止孩子用电子产品,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平衡需求与健康。


微信图片_2025-10-28_090110_207.png


控制“时长”:遵循“20-20-20”法则:每使用电子屏幕20分钟,就让孩子看向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保持20秒以上。3岁以下幼儿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超过15分钟,小学生单次使用不超过3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调整“环境”:让屏幕与光线“友好相处”: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看屏幕(如关灯刷手机),屏幕亮度应与环境光保持一致;屏幕顶端略低于或平齐于孩子视线,减少眼球上翻带来的疲劳;使用手机时尽量用支架,避免孩子低头或近距离手持。


强化“营养”:给眼睛补对“燃料”:鼓励孩子多吃富含叶黄素(玉米、菠菜、蓝莓)、维生素A(胡萝卜、蛋黄)和Omega-3(深海鱼)的食物,这些营养素能增强视网膜抵抗力,减少蓝光损伤。


保证“户外”:每天2小时是“黄金标准”:研究表明,每天累计2小时以上的户外自然光照,能促进眼球分泌多巴胺,有效抑制眼轴变长,降低近视发生率。哪怕是在户外散步、玩耍,都比待在室内更有益。


微信图片_2025-10-28_090126_297.png


定期“检查”:建立视力档案早干预:从孩子3岁起,每半年带他做一次专业视力检查,建立个人视力档案。一旦发现屈光不正、斜视等问题,及时干预(如佩戴角膜塑形镜),避免问题加重。

孩子的视力发育只有一次,与其等近视后追悔,不如从现在开始做好防控。减少屏幕依赖,多带孩子拥抱自然,才是守护他们“清晰视界”的最佳方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