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国庆坚守,生命至上——我院蒙医血液科成功救治罕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发布时间:2025.10.15 阅读次数:13

字体:

{ 关闭 }

这个国庆假期,对于王先生及其家人而言,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历劫,也是一次绝处逢生的暖心经历。日前,我院血液科成功救治了一名罹患罕见急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患者。该病极为凶险,常被误认为普通感冒,但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经医护人员的精准判断、快速反应和多学科协作,患者最终转危为安,已于10月11日康复出院。


微信图片_20251015102613_8_288.jpg


患者王先生(化名)来自达茂旗,半个多月前出现乏力、发烧症状,自认为是“普通感冒”,未予重视。然而,9月28日,他突然出现“血尿”,情况急转直下。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其血小板计数极低,仅为4×10⁹/L(正常值为100-300×10⁹/L),被高度怀疑为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在其他医院短暂处理并输注血小板后,病情未见根本好转,于9月30日因“浑身乏力、精神差、血尿两天”紧急转入我院血液科住院治疗。


入院后,医护团队立即为王先生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血小板计数仅6×10⁹/L,外周血中发现大量破碎红细胞,同时乳酸脱氢酶、胆红素、尿素等反映器官损伤的指标显著升高,尿蛋白和隐血呈强阳性。所有证据均指向一个凶险的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图片


确诊即是命令!面对危重病情,血液科医护团队毅然放弃休假,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方案。治疗TTP的核心手段是血浆置换,通俗讲就是为血液“换水排毒”——将患者含有致病抗体且缺乏正常ADAMTS13酶的血浆分离并弃去,同时补充健康捐献者血浆中的新鲜“小剪刀”(正常ADAMTS13酶)及其他有益成分。


救治过程环环相扣:团队紧急联系输血科调配充足的新鲜冰冻血浆,邀请ICU医生协助完成中心静脉血滤管置入……9月30日当晚,首次血浆置换便在专门的设备上有序展开,成功置换血浆3550毫升,相当于将患者全身血浆近乎彻底更新一遍,且过程顺利,未出现不良反应。


图片2.jpg


在随后的几天里,医护团队日夜坚守,连续为王先生完成了五次血浆置换。同时,结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综合治疗,并发挥蒙医药特色,辅以蒙药进行调理,多管齐下,全面稳定病情。随着治疗的深入,王先生的血小板计数稳步回升,血尿症状消失,精神面貌日益改善。


经过十余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至10月11日,王先生各项关键指标已恢复至安全范围,顺利康复出院。然而,出院并非终点。科室医护人员对王先生及其家属进行了详尽的出院指导,


加强自我监测: 居家期间密切关注有无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新发头痛、不明原因乏力等症状,一旦出现需立即返院复查。


图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知识科普


TTP是一种罕见且危及生命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形象地说,它如同在血管内掀起了一场“暴风雨”。人体内的ADAMTS13蛋白酶如同一位勤勉的“小剪刀”,负责剪裁过大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防止血小板过度聚集。当ADAMTS13因先天缺乏或后天产生抑制性抗体而“罢工”时,过大的VWF便会促使血小板在全身微小血管内广泛形成血栓。


这场“风暴”后果严重:大量血小板被消耗,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出血(如王先生的“血尿”);红细胞在通过部分堵塞的微小血管时被机械性撕碎,引发溶血性贫血,导致乏力、面色苍白;更重要的是,微血栓可堵塞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管,引发神志改变、肾功能衰竭等,直接威胁生命。


特别警示: 对于TTP患者,输注血小板可能为“血栓风暴”火上浇油,是治疗禁忌。正是基于及时的准确诊断,我院团队避免了这一误区,为后续成功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