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眼科疾病需要用“超广角共焦激光眼科诊断仪”?
近日,我院眼科正式引入先进的超广角共焦激光眼底相机。超广角共焦激光眼底相机最大的特点是拍摄角度可以达100°(视场角),比传统的光学相机穿透力更强,清晰度更高,且患者不需要散瞳,1.5mm直径的瞳孔就可以拍摄出非常清楚的眼底图像,为眼科眼底检查医生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超广角共焦激光眼底相机能实现小瞳孔(最小瞳孔直径1.5mm)下0.1s快速抓拍、三种不同模式(MR、IR、RF)一次成像。患者检查时体验舒适,更适用于门诊眼底预检查、大样本眼病筛查、远周部病变区观察。

“超广角共焦激光眼科诊断仪”依托激光成像技术,能清晰捕捉眼底细微结构变化,尤其擅长呈现视网膜、视神经、黄斑区的早期病变,为精准诊断提供直观依据。以下几类常见眼科疾病,需借助该设备明确病情:
1. 视网膜相关疾病:锁定血管与组织病变
视网膜是眼部感光关键部位,病变早期症状隐匿,微清激光诊断仪可通过高分辨率成像发现细微异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清晰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点、渗出物,甚至早期不易察觉的毛细血管闭塞,帮助医生判断病变分期(如非增殖期、增殖期),制定干预方案。
视网膜静脉阻塞:精准呈现静脉血管扩张、迂曲,以及伴随的视网膜出血、水肿范围,明确阻塞部位(如分支静脉阻塞、中央静脉阻塞),为评估视力预后提供依据。
视网膜裂孔与脱离:早期裂孔可能仅表现为视网膜局部变性,该设备可捕捉到周边视网膜的细微裂孔、格子样变性,或视网膜脱离时的“隆起区”,避免漏诊导致病情加重。
2. 黄斑区病变:聚焦中心视力关键区域
黄斑区负责中心视力,一旦病变会直接影响视物清晰度,微清激光诊断仪能精准捕捉黄斑区细微改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清晰区分干性AMD的玻璃膜疣、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以及湿性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VEGF)治疗。
黄斑水肿:无论是糖尿病、白内障术后还是葡萄膜炎引发的黄斑水肿,该设备可通过成像量化水肿程度,评估治疗效果(如术后水肿是否消退)。
黄斑裂孔/前膜:准确显示黄斑裂孔的大小、位置,或黄斑前膜的厚薄、范围,为手术方案(如玻璃体切割术)制定提供精准参考。
3. 视神经与青光眼相关评估:监测神经损伤进展
青光眼等疾病会导致视神经逐渐萎缩,微清激光诊断仪可辅助评估视神经状态:
青光眼早期筛查与随访:通过观察视神经乳头的杯盘比(C/D比)、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发现早期视神经损伤(如杯盘比扩大、纤维层变薄),尤其适合青光眼高危人群(如高度近视、有家族史者)的定期监测。
视神经炎:呈现视神经乳头的充血、水肿情况,以及是否伴随周边视网膜炎症,辅助判断炎症程度,评估治疗后视神经的恢复状态。
4. 其他需精细成像的眼科情况
除上述疾病外,以下场景也常需用到该设备: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清晰显示高度近视导致的眼底后极部萎缩、漆裂纹、Fuchs斑等,监测病变是否进展。
眼部肿瘤辅助诊断: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可通过成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浸润范围,辅助判断肿瘤性质。
眼底外伤评估:眼部受到撞击、挫伤后,可排查是否存在视网膜挫伤、出血、裂孔等隐匿损伤,避免因传统检查遗漏延误治疗。
微清激光眼科诊断仪属于无创检查,检查时无需特殊准备,仅需配合医生注视指定方向即可。若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等症状,或属于上述疾病高危人群,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通过该设备进行精准检查,为后续治疗争取最佳时机。
详情请咨询:0471-518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