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胃食管反流病诊疗指南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酸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烧心、反酸等症状的慢性疾病,主要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或胃排空延迟导致。长期不控制可能引发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
什么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问题是胃内容物异常反流。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括约肌(LES)在吞咽后关闭,防止胃酸倒流。当LES松弛、压力降低或胃排空延迟时,胃酸或胆汁等物质反流至食管,刺激黏膜引发炎症。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食管黏膜损伤,甚至引发癌前病变。
胃食管反流病有哪些症状?
1.烧心:胸骨后灼烧感,尤其在餐后或平躺时加重。
2.反酸:酸味液体或食物反流至口腔或咽喉。
3.非典型症状:慢性咳嗽、喉咙异物感、声音嘶哑,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需与心绞痛鉴别。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饮食:高脂、辛辣食物、巧克力、咖啡、酒精等可降低LES压力。
生活习惯:暴饮暴食、餐后立即平躺、穿紧身衣。
疾病因素:肥胖、妊娠、食管裂孔疝、糖尿病(胃轻瘫)。
药物:钙通道阻滞剂、镇静剂等可能加重反流。
如何进行诊断?
1.症状评估: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食管症状,以及咳嗽、咽喉不适、哮喘等食管外症状。详细询问症状的发作频率、程度、诱发因素(如进食特定食物、卧位等)及缓解因素等。
2.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情况,判断有无食管炎及其程度,还能发现有无食管裂孔疝等并发症,同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如食管癌等。
3.食管24小时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可记录食管内酸碱度的变化,了解食管暴露于胃酸的时间和程度,有助于判断反流与症状之间的关系。
4.食管圧力測定:能了解食管下括约肌(LES)的压力、长度及松弛功能等,判断LES 功能状态,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特别是对于非典型症状患者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如何科学治疗?
1.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基础。抬高床头15-20cm,睡前3小时内不宜进食,避免进食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降低LES 压力的食物,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2.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的核心手段,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这4类,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请不要自行加减量或停药。
3.手术治疗 : 对于严格内科治疗无效、出现严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 食管等)或患者有强烈手术意愿且经过评估适合手术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