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官网!

医院新闻

创面修复之“移花接木”—小皮瓣,大作用 | 烧伤整形科

发布时间:2025.08.04 阅读次数:16

字体:

{ 关闭 }

在面部整形外科领域,小皮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美丽与自信的重生。面部是人体最为显著和敏感的部位,任何损伤或缺陷都可能对个人的外貌和心理产生重大影响。而小皮瓣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极为有效的方案。




01

什么是小皮瓣



小皮瓣通常是指从身体的某一部位切取带有血液供应的小块皮肤及皮下组织。这些皮瓣可以根据面部受损部位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进行精心设计和移植。




02

有哪些皮瓣


面部局部皮瓣是指利用面部缺损周围邻近皮肤组织形成的皮瓣,其分类主要依据转移方式和形态特点,常见类型如下:


1. 推进皮瓣(滑行皮瓣)


沿皮肤自然纹理或松弛方向向前推进,覆盖缺损区域。


典型如V-Y推进皮瓣:通过将皮肤切口设计成“V”形,分离后推进缝合为“Y”形,常用于修复鼻翼、唇红缘等小面积缺损,可减少瘢痕牵拉。


2. 旋转皮瓣


以缺损边缘某一点为旋转轴,将邻近皮肤组织旋转一定角度覆盖缺损。


适用于圆形或较大面积缺损,如颞部旋转皮瓣可修复额部、眼睑附近的缺损,颊部旋转皮瓣用于修复面颊部创面。


3. 易位皮瓣(转位皮瓣)


皮瓣从供区转移到缺损区时,需跨越正常组织,通过一定距离的移位覆盖创面。


常见如菱形皮瓣:将缺损修整为菱形,在其邻边设计皮瓣旋转覆盖,适用于面部各种不规则缺损;鼻唇沟皮瓣也属于此类,可修复鼻翼、上唇等部位缺损。


4. 对偶皮瓣(Z成形术)


通过两个方向相反的三角形皮瓣交叉换位,改变组织张力和瘢痕方向。


常用于修复面部条索状瘢痕、口角歪斜等,能有效延长组织长度,改善功能和外观。


这些局部皮瓣的优势在于肤色、质地与受区匹配度高,术后外观自然,是面部小至中等面积缺损修复的常用选择。

图片1.jpg

03

小皮瓣的面部特点与功能需求


面部小皮瓣是面部创伤修复、畸形矫正或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的常用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适配面部解剖特点和功能需求:


1. 组织匹配度高,外观自然:小皮瓣通常取自面部或邻近区域(如耳后、额部、鼻唇沟等),皮肤的颜色、质地、厚度、毛发分布与受区高度相似,修复后外观更协调,瘢痕隐蔽性强。避免了远距离取皮(如躯干、四肢)导致的肤色差异或质地不匹配问题。


2. 血供可靠,成活率高:面部血管分布丰富,小皮瓣多基于知名小血管或血管网供血(如面动脉分支、颞浅动脉分支等),血运稳定,术后皮瓣坏死风险低。


3. 保留功能,减少畸形:面部小皮瓣修复时可兼顾皮肤、皮下组织甚至肌肉层的重建,能更好地恢复面部轮廓(如鼻梁、口唇、眼睑等)。


4. 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可根据缺损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灵活设计皮瓣(如旋转皮瓣、推进皮瓣、交错皮瓣等),尤其适合眼周、鼻旁、口唇等精细部位的修复。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干扰少。


5. 瘢痕隐蔽,美观效果好:皮瓣切口多沿面部自然纹路(如鼻唇沟、发际线、睑缘等)设计,术后瘢痕可与自然解剖标志融合,视觉上更难察觉。

相比植皮术,小皮瓣修复后皮肤收缩少,能减少因瘢痕挛缩导致的面部变形。


图片4.jpg


总之,面部小皮瓣通过“就近取材、精准修复”的特点,在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实现了功能与美观的双重优化,是面部整形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看似不起眼的小皮瓣却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们是医生手中的艺术工具,通过巧妙地运用,为患者绘制出美丽与希望的新画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