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年骨折头号大敌—骨质疏松 | 护理
骨质疏松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呢?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导致骨质疏松的病因有什么呢?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人体成骨细胞活性减弱,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强,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逐渐丢失。 激素水平变化: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骨量丢失加速;男性雄激素缺乏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日照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等,都可能影响骨代谢,增加患病风险。 疾病与药物: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01 均衡饮食,补充关键营养 补钙:多吃高钙食物,如牛奶、酸奶、豆制品(豆腐、豆浆)、绿叶蔬菜(菠菜、油菜)、小鱼干等。 补维生素D: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每天10-15分钟,暴露四肢)、食用动物肝脏、深海鱼(三文鱼、金枪鱼)、蛋黄等补充,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蛋白质适量:摄入足够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类),有助于维持骨基质健康,但避免过量导致钙流失。 02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摄入,这些行为会影响钙吸收或加速骨量丢失。 控制盐摄入:高盐饮食会导致钙随尿液排出,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量)。 03 坚持科学运动 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跳舞等,通过重力刺激骨骼,增强骨密度。 抗阻训练:使用哑铃、弹力带等进行肌肉锻炼,肌肉收缩时对骨骼的牵拉可促进骨生长,适合中老年人(如举小哑铃、深蹲)。 平衡训练:如瑜伽、太极,可提高身体协调性,减少跌倒风险(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诱因)。 04 避免危险因素 减少药物影响: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某些抗癫痫药等,需定期监测骨密度,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控制基础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导致骨量丢失,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05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高危人群:女性65岁以上、男性70岁以上,或绝经早(<45岁)、体型偏瘦、有家族史、长期卧床者,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双能X线法)。 早期干预:若检测发现骨量减少,及时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如钙剂、维生素D)调整,预防进展为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的核心是“补钙+运动+护骨习惯”,尤其建议从年轻时开始重视,中年后加强筛查,降低老年骨折风险。